社会教育“致良知”
2020-01-11 10:50:26
  • 0
  • 0
  • 1

社会教育“致良知”

    教育对于每个国家都是大事,它涉及每个人的就业,关系国民的整体素质,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教育是长期、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总是面临需求和投入的矛盾。一般来说,国家政府大都将资源投入到正规的学校系统,同时组织、鼓励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辅助性教育活动。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经济基础一样处于变化之中。改革开放使过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有计划经济逐渐变为占30%左右的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共存的混合经济状态。与之相应的是,教育也由过去国家公立教育主导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局面。这一局面正日益引发较为激烈的争论。但总的来说,教育参与者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面对和研究的是,如何让各种经济成分在参与教育的同时,能够共同为凝心聚力,为维护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同一个方向上形成合力,携手共进,而不是互相掣肘、羁绊。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对“致良知四合院”的质疑文章。“致良知四合院”是一个简称,有时更简化为“四合院”。它的全称是“北京怀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进中心”,它的另一个伴生机构是“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这是一个民办文化教育机构,带有公益性质。但是,以当今世界公益机构最发达的美国作参照,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并非不盈利,而是指盈利不分给个人。我对“致良知四合院”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了解,无法做出判断。此外,对于“致良知四合院”几年来的文化传播、教育学习的内容、形式,我也只有一点表面了解。因此,本文不该被理解为给“致良知四合院”的背书或批评。本文只是借着这个热点话题说一点我对当今中国文化教育市场化的看法。

“致良知四合院”的具体业务不涉及学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社会教育,或者说培训。的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外从事培训的主体很多,教会、盈利或非盈利机构、个人都有。培训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市场细分程度较高,如童子军、失业者、创业者、上班族、素食者、产后综合征、传销等等。有时与职业技术培训会重合,但培训更多是指文化类培训,如卡耐基创立百年的培训机构,其本人也被称为“心灵导师”,一些培训内容也被人称为“心灵鸡汤”。近年来,这类培训有时被称为“成功学”,有时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成为员工的励志教育。因此,本文对学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化暂不涉及,主要分析社会教育的一些问题。近几十年来,这是民间资本最先进入的文化教育领域,迄今为止也几乎完全被民间资本占领。根据国内外的历史和现实,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就国外而言,这一领域最初是教会和宗教组织的生存空间。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人生的前途、感情的困扰等等,从古至今都是宗教为民众排忧解难的拿手好戏。尤其是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扩散到北美大陆后,在相当长时间里,它成为北美殖民地民众唯一的精神寄托。新教比天主教更加世俗化,表现之一就是牧师的世俗化(例如可以像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以及牧师布道用紧密联系实际的内容吸引信徒。牧师在受教育阶段就注重口才、演讲能力。天主教主要靠固定的土地财富和什一税为经济收入,新教由于反对天主教,它的收入主要靠信徒不固定的捐献,因此,新教牧师必须使布道内容紧紧抓住信徒的日常生活,甚至以此在牧师之间形成竞争。有一段时间,美国教会和宗教组织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但是,毕竟它在这方面的优势比不过世俗社会,因此,教会和宗教组织后来基本不再涉及职业技能教育,而将自己的目标集中在心灵安慰、精神抚慰方面。美国很多牧师的布道,基本以向失败者提供希望、向气馁者提供勇气、向孤独者提供关爱为己任。这也成为当今很多世俗心灵导师培训内容的滥觞。在有些国家,24小时心理热线、救助热线等公众服务,也由教会负责。

 

第二,不仅内容如此,牧师布道同时接受信徒钱财奉献的技巧,也被很多心灵导师消化吸收。以至于我们今天在国内外看到的无数培训课程的吸金手段,大都源自美国教会和宗教组织千锤百炼的高超技巧,其精湛和巧妙,的确令人叹服。例如,宗教从来不说自己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信徒,维护社会。转换到世俗领域便是无数的心灵培训机构、NGO组织都打着公益的旗号。再如,保险和传销也源自宗教,宗教内容物品的传销很容易被信徒接受,不太会引起质疑。当今社会引人注目的艺术品拍卖,包括其中的忽悠,我们也能在当年教会推销赎罪券、赎罪物的手法中找到祖师爷的影子。比方说一块木屑,只要说它来自耶稣的十字架,沾有耶稣的宝血,其价格可以随便抬,其赎罪的功能也被随意放大。诸如此类的手法被世俗心灵培训照搬、借鉴、改进,使得各种文化培训的内容与收费之间的关系,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没有客观的统一标准。

 

第三,由于教会和宗教组织在心灵培训方面的传统以及美国特殊的宗教政策,有很多邪教组织也以培训为敛财手段,甚至是害人手段。例如美国的科学教、奥修、大卫圣殿教等。中国近几十年的伪气功、柯云路的“生命科学院”、等都如此。这些邪教组织在被揭穿或残害生命最终败露之前,都能成功地蒙骗很多人。比较而言,美国由于过分的宗教自由政策,使得社会舆论平常的监督和质疑很难存在。美国曾经有民间反邪教组织,试图帮助家长或亲属解救被邪教裹挟的亲人,由于受到邪教的威胁,同时政府因宗教自由而不能干涉,不得不自行解散。相反,中国因为吃过不少苦头,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们的宗教政策与美国也有较大不同,因此,一旦出现培训机构的大型集会或社会民众网络化组织,媒体和社会舆论对此抱有警惕、怀疑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们不能忘记,各种邪教组织不仅反人类、反社会,往往还有反共、反政府的政治目的,媒体敏感地公开质疑其实是提高社会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相反,被质疑的培训机构更应该反躬自问,自省自检。

 

第四,为了避免宗教化、邪教化的嫌疑,国内外的培训机构有一种潮流是将着力点转移到经济领域,开风气之先的是一些著名的经济成功人士,例如日本的“经营四圣”:松下幸之助(松下)、本田宗一郎(本田)、盛田昭夫(索尼)、稻盛和夫(京瓷),他们以出版或者演讲等方式宣传经营理念,目标针对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主。这种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特朗普在当选总统之前也将此作为赚钱的手段之一,除了出书,特朗普还特别钟情于大型集会的演讲。中国的马云在退休之前就已经成为培训界的后起新星。但是,这种成功学的培训是否有效,值得怀疑。特朗普就任总统后,有人坦承,署名为特朗普的成功学畅销书,实际上是他为特朗普捉刀的。而且上述人物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听众,原因之一是他们办企业的成功。然而,各人各异的事后总结的成功学方法,能否成为别人起步时的仿效,实在有疑问。目前,日本的“经营四圣”并没能挽救日本企业普遍的滑坡与不景气。此风一开后,一些政治人物不管懂不懂经营,也加入到成功学培训的行业,例如克林顿、奥巴马,在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中国作为一个大市场,自然也不会被他们放过,具体效果如何,谁知道。

 

第五,上述成功学的明星人物都是自己有成功业绩的,由于其身份特殊,很多时候只是客串或临时,并不固定。由此给一些职业培训师让出了空间,彼此呼应,取长补短,令成功学培训领域风生水起,诱人无数。就国内而言,较早被人熟知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的陈安之、曾仕强等人。后来国内出现了刘一秒、翟鸿燊等。他们固定化的成功学培训既有大型演讲,又有视频节目、畅销图书。个个嘴皮利索,口灿莲花,大赚特赚。以至于早年从大陆去台湾后来又去美国的净空法师也耐不住寂寞,杀回中国大陆,不仅借助传统文化搞起了培训,还开展了社会改造运动。多年前,我工作单位的一位年轻人向我介绍几本美国的成功学畅销书,《追求卓越》、《基业长青》之类。我为了了解年轻人的关注热点,还真阅读了这些书。然后我对这位年轻人说:如果拿破仑亲自教你,你也未必能成拿破仑第二。如今有人根本够不着拿破仑的脚底板,却宣称他能把你教成拿破仑,你信吗?但是,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些成功学培训大师都糟点多多,但他们广受欢迎的热况也的确说明广大白领阶层和中小企业主的确有强劲的需求。只不过他们难以分辨良莠,白交了很多学费。甚至有些集合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培训组织因其精英化的倾向和暗暗透露的政治意图,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早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第六,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被西方封锁,因此,改革开放后,各种心灵课程、成功学培训基本上都来自西方。然而,日本“经营四圣”也给人不少启示。其中之一就是除了西方文化,还需要加入本土文化元素。因此,在国内的各种心灵课程、成功学培训几乎都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宣讲、传播的内容之一。有些领域比较狭窄,例如针灸、古筝、书画等,有些则高大上得离谱,例如杜钢建等人,将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文明都生硬地归到中国文化的名下。事实上,借传统文化之名行骗的大有人在,北京传说朝阳区有“十万仁波切”,大致就是集体加个别、公开或私下培训的火爆局面。以至于有些合法或非法组织,打着公益旗号,逐渐滑向邪教化的方向。站在传统文化立场上反共反政府的人也并不罕见。

珍惜中国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我们确实也面临一些困境,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如何对当今西方中心论占据主导的思想理论领域做出真正有效、有力的解释,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毛主席说,对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理完全正确,但要落实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今中国的思想家、理论家大多以膜拜西方为正确方向,很少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下功夫研究的。换句话说,“四个现代化”之外,中国传统、中国历史的现代化还很滞后。前几年“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召开时,一批顶着“中国传统文化”帽子的大师们令人啼笑皆非地扮演起现代“神棍”的角色。在我的接触中,还有从美国杀回来,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幌子的文化骗子。

 

最后说回“致良知四合院”。由于我对“致良知四合院”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不希望阅读本文读者将上述任何一个方面随便对应到“四合院”头上。但我想指出的是,鉴于社会教育、心灵课程、成功学领域群魔乱舞,牛鬼蛇神招摇过市的局面,媒体和舆论对“四合院”产生质疑是合情合理、完全正常的。对此,“四合院”不必忿忿不平。陆王心学或者说阳明心学在当今中国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但这并不表示宣传阳明心学就有排除质疑的豁免权。相反,正因为阳明心学在当今中国的特殊地位,更应该小心谨慎,以公开、透明、诚实、坦荡的姿态面向全社会。

“良知”最早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致良知”是王阳明的心学主旨。从心学原理上说,良知人人皆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许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因此,良知不是靠学习来的,当然也就不是靠培训能够获得的。如果说我们在此问题上需要自己学习、他人培训,关键在于“致”。“致良知”就是将内在的良知扩展、充盈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言行、每一个事物。有些人的内在良知一时蒙尘,未能与言行合拍,未能在为人处世、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中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致良知”就是要实现知行合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我想,这也是“四合院”的基本主张。为此,“四合院”的主办方首先要自己奉行“致良知”的原则,千万不能出现知行不一的状况。其次,我们还应该相信,虽然社会上有种种不良现象,但中国社会整体上良知依然存在,当今中国正在全面践行“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原则。因此,“四合院”主动接受社会良知的质疑、监督,本身就是尊奉知行合一的体现。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尤其又以阳明心学为旗帜,“四合院”更应该在知行合一上做出表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